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学校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根据学校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与要求,学生工作处有序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帮助全校师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及时消除因疫情引发的负面情绪,以积极心态适应校园封控管理期间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筑牢师生抗“疫”心理健康“防护墙”。
全方位开展春季心理问题及隐患排查。春季是各类心理问题高发期,加之学生面临考研复试、求职就业、疫情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容易诱发各类心理问题。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及时组织开展全校学生心理问题及隐患排查,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通过老师谈心、同学反馈等多途径了解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出疑似或已经存在心理隐患或问题的学生,及时识别重点人群,分级分类,精准疏导。本次共排查学生11185人,有24人存在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问题。
及时发布线上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平台。在学校实行校园封控管理的第一天,中心就快速反应,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了《为全校师生提供专业心理服务的通知》,公布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心理咨询中心三位老师的QQ热线。同时推送了辽宁省高校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和辽宁省14城市热线电话的联系方式,给全校师生提供了消除由疫情引发的不良情绪的多种渠道。
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三位老师既是专职心理咨询师,也是学校抗疫防控心理建设服务志愿者先锋团队成员,中心老师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贴心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指导各学院及时了解并重点关注隔离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实际困难,对确有需要的学生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和人文关怀,缓解学生遇到的情绪困扰。特别是吴颖新老师,在校园封闭管理后,她克服诸多困难,第一时间入住学校开展线下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和恐慌情绪,及时回应学生诉求。同时,吴颖新老师还对住校工作的学生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知识培训和心理问题识别等相关培训工作,共同做好引导学生凝心聚力,变危机为转机。截至目前心理咨询中心共接待学生咨询13人次,处理了学生因封校引起的焦虑情绪、人际关系等问题,有效解决了这些学生的心理困惑。
编制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自助手册。校园封控管理给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带来了转变,由此也使学生们产生了一些心理压力。做好自我心理防护至关重要。中心给广大学生总结了一些自我心理健康维护的小知识,编制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大手拉小手 爱你到永久——1331银河网站登录首页疫情封控管理期间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自助手册》,并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和心理防护的基本方法。
提供心理量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识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为帮助学生在校园封控管理期间及时识别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心海导航”系统中提供了关于人格特征、情绪状态、自我认知、人际关系、职业倾向、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内容的量表16个,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测试。目前共收到测试结果2420条,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个测试(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试)能让每个人都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解自己的内向,从而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学会直面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多加探索,不断进步。
积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朋辈互助作用。在校园封控管理期间,各班级心理委员积极协助学校和学院做好心理防护知识宣传活动,并及时将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反馈给学院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积极发挥了朋辈互助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助力。
通过讲座和课堂教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学生线上参加了两场专题心理讲座,听取了中国农业大学施钢老师的《情绪是生命的色彩----好心态胜过一百种智慧》和大连理工大学胡月教授主讲的《疫情下适应与心理调节》,帮助广大学生识别自己情绪,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以及疫情之下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此外,这个阶段也正是面向我校一年级学生开展线上心理健康课教学的时期,通过课上学习,学生们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实现“小我”到“大我”的升华。
拓宽服务对象,持续发力服务社会。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王楠老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此次疫情期间,作为辽宁省高校公益心理援助平台和本溪市心理卫生协会的志愿者,利用自己时间为省内高校学生及本溪市隔离点人员提供心理援助服务,进一步提高我校社会服务贡献能力。
目前,学校正在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轻疫情对学生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助力学生攻克疫情难关,积极学习,阳光生活。